电话:021-6768122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理治愈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来源:嗨聘 时间:2025-01-21 作者:小编 浏览量:

640 (15).png

08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章程的序言中提出,“健康不是没有疾病或病症,而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显然现代健康的理论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个巨大进步。

然而心理健康的标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心理健康现在还很难定量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可供参考的观点,现综述如下。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早期曾提出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马斯洛是一位著名的心理需要的研究者,曾提出过很有代表性的需要层次理论,于是他从“需要一动机一行为”的关系角度分层次地解读了人们的心理健康,并把心理健康的概念扩展到了社会和伦理的层面。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4种基本特质: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恰当地认同他人;
3.面对和接受现实;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可以看出坎布斯浓缩了马斯洛的理论,强调每个人应该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外界环境,并重视自身的认知能力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我国学者季浏认为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
1.智力正常;
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
3.对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
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坎布斯的观点相比,他更注重心理健康中的情感因素,这与当今流行的“情商”理论是契合的。
北京大学王登峰、张伯源在综合了以上观点后,提出心理健康的8条标准则更为全面: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这8条标准,更多地考虑了心理健康的个性(人格)因素,提出了完整和谐的人格,以及心理健康的年龄特征问题。
此外,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符合下列条件:
1.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少心理冲突;
2.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自己的能力;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且乐于和他人交往;
4.对于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
5.对于生活的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
他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者应具备对生活、工作及自己的积极态度。他还进一步提出“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差异,在实际研究和工作中应注意两者的区别。他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而心理卫生则泛指运用心理学上的知识,经由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保持并增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采取的一切措施。心理卫生的核心,一方面在于培养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设法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减少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
虽然各派学者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同,提出的标准也有所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覆盖了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认知、情绪、人格及社会适应等4个方面。只有在这4方面协调完善健全的人,才能算作是心理健康的人。同时也必须看到,人的心理健康是通过对自己、对他人、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的。由于人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心理健康实际上是连接人的生物属性健康和社会属性健康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2024 Hire-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莱帕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4068948号-2

地址: EMAIL:3759321424@qq.com

Powered by Light-Plus.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