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都这么难找工作吗?” 含金量“缩水”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求职者们正在面临又一个“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季。 用人唯“才” 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表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进步,就业市场对于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强。与高学历相比,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可能更具市场竞争力。如在招聘市场上,5000元月薪找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很容易,同等价格却不一定能找到个好的焊工。 “长衫”难脱 “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最近,这样的一句话随着羊毛月事件的发酵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
前不久,某视频平台800万粉丝博主羊毛月发布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网友“何不食肉糜”的声讨中,“学历贬值”这一话题登上热搜榜前列。不少名校应届毕业生现身评论区分享自己屡次遭拒的求职经历,收获众多共鸣。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年轻人获得了高学历。然而,这块沉甸甸的“敲门砖”似乎正在失去父母老师口中让人“改变命运”的魔力,并未如预期般带来职场上的顺畅与成功。学历贬值下的职场困境,高材生应该如何破解求职难题?
高学历≠好工作
“秋招前前后后投递了不下200份简历,只收到了6家公司的面试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硕士李惠成告诉记者,与他“同台竞技”的求职者中不乏C9高校毕业生、名校海归,自己曾引以为傲的学历在大把优秀的履历面前还是略显逊色,这让他十分焦虑。
李惠成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名校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都经历了相似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信心满满、高标准筛选目标,到四处碰壁、收获寥寥,再到最后的降低标准、广泛投递简历,但结果往往仍不尽人意。
“前段时间面试了一堆‘985’‘211’‘双一流’大学研究生,个个高学历、班干部、校优秀,都是应聘一个基础得不能再基础、工资6000+的岗位。”某民营企业HR 感慨道,“在高学历不再稀缺的情况下,我们企业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智联招聘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的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offer获得率仅为44.4%,相较于去年下降了12.3%,而应届本科生的就业率也仅有45.4%。种种案例和数据表明,“学历倒挂”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社会现实。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志文指出,随着高层次学历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就业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企业在向其支付高薪水的同时如果无法得到相匹配的价值反馈,便会对高学历人才的招聘更为谨慎,转向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经济学家郎咸平则认为,导致该类现象出现的另一原因在于就业市场的供需错配,即大学生的产出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严重失衡,大学生所期望的、能发挥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职位相对稀缺,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满意工作。
综合能力成衡量标准
来自某“985工程”大学的张雯雯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得益于充分的职业规划,她的求职之路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坎坷。“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在职场中更需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张雯雯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实践项目、科研创新比赛类的活动,最终凭借一份扎实的简历成功入职梦想的互联网大厂。
此外,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将各类心理测试作为招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已成为企业在招聘时看重的另一重要条件。
“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不计其数,有时候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某企业资深老员工说,“社会和学校毕竟是两码事,工作之后没人会让着你,这个时候就需要练就一颗‘大心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对于大学生而言,仅仅依靠专业知识已经难以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优势。因此,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了大学生应对就业市场的必然选择。这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求职需合理调整预期
一位名为“狡兔三瑶”的网友却在社交平台上言:“我是23届毕业生,销售、柜台、店员、服务员、老师,什么工作我都努力去做了,难道我是脱不下长衫吗?工资就2000~3000元左右,最辛苦的时候做3个工作,勉强交房租吃饭,但是年轻人的困境并不只是有口饭吃就行……”
来自某名校的谭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得到最好的教育,我和我的家庭付出了十几二十年的精力和财力。如果最后找到的工作和这些花费不匹配,甚至只能与普通本科、专科毕业生去竞争岗位,我会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针对该类现象,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的贾利军教授表示,各位同学应当树立健康的就业价值观,积极寻求就业机会,结合自身与社会的实际情况,关注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调整,再去提升对应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杨蓓就是成功实现学历“自洽”的典型代表。她曾因工作与自己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完全对口,拒绝了好几份较为不错的工作邀请。几经纠结,她最终选择以管培生的身份进入一家知名美妆外企,从接线客服做起,如今已成为一名收入不错的中层领导。
“工作了一段时间才觉得,就业市场上并没有绝对的对口与不对口,只有合适与不合适。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杨蓓表示,“‘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学习生涯中养成的韧劲儿和钻劲儿会帮助我们在各类工作中表现出色。”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与政策评价研究室主任庞诗指出,毕业生们在学校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可以和其他行业知识结合发挥更大的价值。只有敢于放下身段、拓宽视野、积极尝试新事物,合理调整自己的求职观念和就业规划,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方向。此外,高校也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Copyright C 2022-2024 Hire-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莱帕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4068948号-2
地址: EMAIL:3759321424@qq.com
Powered by Light-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