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确保安全就是最好的降本,杜绝事故就是最大的增效
来源:嗨聘
时间:2025-01-18
作者:小编
浏览量:
降本增效的字典里,“降”“增”二字贯穿着企业各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降本增效是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利润和竞争力的一种策略。降本增效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很多企业“乱降本”,比如随意减少安全投入,由此衍生了许多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了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实这是违背了“降本增效”的本意的。
安全出效益。即便安全本身不产生效益,但它依然是影响效益的重要齿轮;即便安全并不构成我们日常工作的成本,但它是左右成本的关键砝码。只有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降本增效,才能让企业驶入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轨道。
在工作中,安全的投入与产出并非其他降本增效内容一样摸得着、看得见,但它贯穿着我们工作始终,考验的是每个人日常细节、时时重视、处处抓紧的全力以赴的投入。
因此,降本增效活动开展以来,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加强安全风险管控成为安全环保部门推进此活动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提高全员安全责任意识,以便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积极开展各部门应急演练,实地指导面对事故如何井然有序处置,以防止事故危害的进一步扩大……日常工作中,安全环保部无不是在进行着安全的降本增效。他们深知:只有在安全基础工作做好之后,有效保证公司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人员操作规范、设备运行稳定、事故无处遁形,才能为降本增效带来更重要的价值。
每个岗位尤其是生产车间,大到设备事故,小到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而这样的“隐患”可能随时点爆安全的导火索,导致的效益损失将无法挽回,甚至带来异常沉痛的代价。安全环保部部长李跃海表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艺改进,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几十万元,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安全意识的疏漏、管理不到位又或者员工的违规操作导致了生产事故,这不仅仅将直接损失多达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损失,使降本增效的成绩付之东流,更影响着全公司的健康生产与稳定发展。这样的后果无法估计,也无法承受,作为我们,作为每位员工,确保每项工作的安全,就是做到降本增效。”
在降本增效的实施过程中,安全环保部将安全生产月与其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全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开展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及6s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用电常识等安全生产专项培训近20场次,提高全员安全生产与降本增效的意识;再者,部门动员各单位开展了各项安全应急演练近10余场,让全员在实践中学会安全,懂得安全,更好立足岗位,降低隐患及事故的发生;第三,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巡查排查,目前部门已进行了近10余次专项检查,排查隐患180项,完成整改163项,其余正有序整改中,确保安全工作的持续推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安全生产与降本增效亦是如此。确保安全生产就是最好的降本,杜绝安全事故就是最大的增效。对安全的投入永远不嫌少,只有对安全负责,才能对效益负责,财产损失减少了,经济效益自然会提高,谁说这不是最好的降本增效呢?只要大家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就能为公司实现降本增效、完成目标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让安全稳定的发展行深致远!
关于安全事故造成的生命消逝以及直接、间接损失的经济账,人人都会算。事故就是损失,安全就是收益。所以,安全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对于安全的投入必须得到保障。在安全检查中,我们常常能发现不少单位存在一些“浪费”安全成本的现象,这其中既包括过度投入,也包括投而不用。有的全靠硬件投入,过犹不及。不重视安全投入策划,没有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作业平台和防护设施,无论是否需要全部一次到位,而其使用效率很低,甚至还未使用就面临局部拆除的情况。有的将目视化做成了形象工程,失去了控制风险的作用。目视化的本义是提升安全管理绩效,让风险可视,用最少的人力投入达到安全管理的最佳效果。但在个别单位却成了形象工程,有风险的作业区域或作业活动却无任何隔离或警示。有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劳民又伤财。培训的内容长期不更新,所讲授的与项目实际风险关联性不强,培训形式单一,或者培训内容与受众关系不大,虽然课时完成了,但实际效果却根本没有达到。有的管工作并未管安全,安全严重依赖监督。风险无处不在,作业活动存在,管理活动中同样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对“管工作管安全”是岗位职责的一部分认识不到位,决策随意、埋下管理缺陷的隐患。有的风险控制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执行不力。部分措施存在标语口号式的语言,或只严禁什么不能做却不告诉该做什么。还有的措施写得不错,但实际做的却是另一套“经验做法”。这些情况,带来的问题不单是多花了成本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安全“底线”失守!所以,安全管理也需要降本增效,把不必要的安全成本降下来,把工作实效提上去。安全要确保,投入必不可少,那么“降本增效”从何做起?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最小投入呢?很难有明确和统一的定量标准要求我们应该投入多少,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投入是必须的。假定计划、方案、人员、设备均已明确,为了安全完成某项工作,则以下投入是满足作业的必要条件:安全作业平台——硬件设施。平台为员工作业提供稳固可靠的作业面;安全目视化——防护设施。目视化的作用不限于让风险现行,也包括隔离警戒等阻止外来风险侵入的防护设施;安全培训——人力资源。培训为了使员工掌握安全作业的基本技能和要求;安全绩效监测——管理成本。既包括各种安全管理和监护人员投入,也包括检测、监测等仪器投入;“最后一道防线”——应急措施。既包括现场可见的如消防器材等显性设施,也包括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隐性投入。在此基础上,安全投入还要遵循三点原则:一要“合理”,符合企业实际,不能一味追求“高标准”;二要“务实”,以实现风险可控为目的,不做无用之功;三要“规范”,尽可能实现标准化作业,减少管理协调和干预。如果不能满足这三点,即便投入再多,结果很可能是成本的浪费而非安全生产环境的获得。一是风险分析要全面。梳理近几年国内所发生的几起影响非常大的恶性事故就会发现一个特点:初看事故很“意外”,随着调查报告的出炉,会发现起因并不大,甚至是微不足道,但管理缺位、监管缺失却最终使事故“升级”。换而言之,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前要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找出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管理缺陷或风险,未雨绸缪是风险可控的前提。二是控制措施要合理。措施要“亲民”、接地气,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作业员工的真正参与。风险控制措施不能是一两个人闭门造车写出来的,而应是经过多方人员讨论得出的。班前会的风险分析也是这样,要想开得有效果,就要畅所欲言。也只有措施合理,硬件成本投入才会合理、有度。三是落实执行要精准。通过与员工交流和检查发现,执行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措施和要求的合理性问题,如果合理,员工没有理由不去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注意改进管理方法,吸引员工参与,可以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另外,一旦讨论确定的措施就要不打折扣地执行。四是管理绩效要提升。此处所说的绩效就是作业的工效或管理的实效。如前所述,提高管理绩效要从规范化管理上着手,在真正落实直线责任、提升履职能力上下功夫,减少管理中的形式主义。五是领导带头起示范。有感领导也是生产力,如果各级领导能亲力亲为地组织风险分析、参加安全检查、开展培训授课,对员工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久而久之,既体现了领导力和影响力,也可以多发现问题,让本单位的安全成本控制趋于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