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OD的基本内涵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城市管理理念。
“公共交通”泛指:飞机、高铁/火车等远程交通工具,以及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其中,以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线、巴士为支线。
良好的TOD,是镶嵌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站、商、居”一体化的“微型城市”。
二、TOD的开发模式
TOD,是以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米~800米(实际范围可在500米~1000米左右)(约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开发建设“商业中心、商务中心、生活中心”等,集“商业、商务、居住、文化、教育、服务”等为一体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多功能兼容的城市功能区。
在TOD范围内,人们无论从居住区、商业区、还是商务区,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系统和街道网络(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平面交通、垂直交通)立体多元、通畅发达,在给人们提供便利通行的同时,又可避免汽车、恶劣天气(烈日、雨水)等对行人的侵扰。
在TOD区域内,通常保留和规划优雅的生态人文环境,如河流水系、绿地花木、城市公园、建筑小品等;抑或将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以展现独特的城市个性和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三、TOD概念的起源
1. “大城市病”的出现
TOD概念起源于美国。“二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而生的就是“大城市病”:人多地少,房价昂贵,租金高涨,人口拥挤,汽车堵塞,空气污染,噪音烦扰,能源浪费,效率低下……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家庭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人们开始“逃离城市”,向往郊区生活:田园风光,空气清新,安静优雅,房价低,租金低,交通顺畅,停车便利……
伴随着“郊区Mall”的兴起,城市消费力也向城外转移,进而导致城市中心区的衰落,出现“城市空心化”的现象。(参见:管理百科|城市空心化)
由此,城市发展也像“摊大饼”一样向郊区无序蔓延……
2. “新城市主义”的兴起
上世纪90年代,基于对“大城市病”的反思,美国兴起了“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1992年,作为“新城市主义”的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Peter Calthorpe),提出了TOD概念,他所倡导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使用开发策略,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同,并在一些城市推广应用。1993年,在他所著的《美国大都市生态、社区和美国梦》(The 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以“TOD模式”替代“郊区蔓延式”的发展模式。
四、TOD模式的价值
城市发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原有城市边缘“摊大饼式”的蔓延扩张;另一种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发展“新城区”或“卫星城”,即TOD模式。
以第一种形式发展,会产生更多的“大城市病”……
而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轨道交通为主、汽车公交为辅),则改善了“城区发展架构”;并且,大量减少了私家车、小汽车,甚至汽车等高污染、高堵塞交通工具的使用,有效缓解了城市中心区“资源与环境”高负荷的承载压力,有效控制了“大城市病”的快速蔓延……
TOD模式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社区结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城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五、TOD的多元演变
TOD的初衷,旨在倡导通过“公共交通”,来解决“大城市病”的……不过在其发展过程中,只要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都被泛称为TOD,并承载了多种城市机能,演化出多种TOD模式:
1. 疏解城市压力
通过TOD模式,建设“新城区”或“卫星城”,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解决“大城市病”,这也是TOD源起时最初始的功能;如TOD模式兴起后,美国各大城市一度风靡的“城市群”和“卫星城”等。
TOD模式,推动了美国“城市群”的发展,缓解了“大城市病”的压力……(图片源自网络,如侵联删...)
2. 新兴城区开发
新兴城市、城市新区、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作为交通配套,TOD需要优先发展;如北京首都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城市轨道“四网交汇点”。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首都副中心,将打造“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图片源自网络,如侵联删...)
3. 产业园区配套
各类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诸如科技开发区,文化开发区,自由贸易区等,作为交通配套,TOD需要优先发展;如北京城南的生物医药基地,地铁4号线生物医药基地站直达,并无缝对接龙湖天街购物中心。
4. 完善城市交通
城市发展依赖于发达的“城市交通网络”或“城际交通网络”,这些都需要大力发展TOD;诸如飞机,高铁/火车,地铁/城铁,汽车等公共交通枢纽或交通站点;如深圳罗湖口岸,首先是一个交通枢纽:香港到深圳最大的陆路口岸;深圳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地铁站、公交汽车站在此交汇……其次才是以罗湖商业城等商业集群形成的商业口岸。
5. 打造商业中心
为了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能级,每个城市都需要商业中心建设,而四通发达的TOD交通,则是商业中心建设的先决条件;如重庆“三峡广场”:首先是“文化商业中心”,其次才是“综合交通枢纽”;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参见:TOD案例|重庆“三峡广场”与“高铁TOD”火爆的真相!)
6. 建设生活中心
城市居民社区建设,抑或“老城区”改造,都需要发达的TOD网络,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百姓才能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如北京天通苑社区,建筑面积600多万平方米,雄踞奥北核心区……之后,地铁13号线、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是中国首座根据居民意见增设的地铁站)相继开通,地铁17号线正在建设中;多条公交汽车线路直达小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之后,龙德广场,西单商场、翠微百货、家乐福、物美、超市发等大型商场汇聚于此。
北京天通苑,承载了多少北漂人的梦想……?!(图片源自网络,如侵联删...)
六、TOD的实际应用
在国内,一提到TOD,总会有人津津乐道地提及国外的TOD案例,比如“日本涩谷火车站”、“日本新宿火车站”等,是如何早于美国的TOD概念、依据轨道交通的发展,最后成就了涩谷、新宿成为“首都副中心”的。
其实,关于TOD开发,不能总是拿国外的案例说事,国外虽然有很多不错的TOD案例;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客群不同、需求不同……不仅日本与美国的可比性不大,美日与中国的可比性也很小。
而且,日本所谓成功的TOD案例,对中国的开发商而言,其指导意义也是非常有限的;比如,“日本涩谷火车站”、“日本新宿火车站”可以做大型百货商场,如西武百货、伊势丹百货、高岛屋百货等;可是在中国却要十分谨慎!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地的“火车站商业”(或“火车站商圈”的商场),就多有值得吸取教训的案例……国外的TOD模式,只可借鉴,不宜照搬!
其实,TOD的实质,更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等城市管理层面的概念。而在TOD实际开发中,不仅涉及到政府的“城市综合规划”,也涉及到开发商的“项目商业规划”。做好“城市综合规划”,可以提高城市效率;而做好“项目商业规划”,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Copyright C 2022-2024 Hire-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莱帕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4068948号-2
地址: EMAIL:3759321424@qq.com
Powered by Light-Plus.